技术标杆型企业主导阿里斯顿燃气灶未来方向
中国的阿里斯顿燃气灶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及品牌大战,目前中国阿里斯顿燃气灶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支撑。国产燃气热水器企业目前拥有三个品牌派系:
一是本土派系。中国阿里斯顿燃气灶企业的技术整合史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的企业主要是以引进全套日本的生产线和生产技术为主,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国内实际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代表企业有万和、神州、万家乐、华帝等。
二是欧洲派系。欧洲阿里斯顿燃气灶的代表企业有博世和阿里斯顿,博世燃气热水器1995年进入中国,2006年宣布退市。欧洲阿里斯顿燃气灶重燃烧,设计大而粗犷。
三是日本派系。日本燃气热水器技术的代表企业有能率、松下,松下已经在2007年3月底宣布退市。日本燃气热水器起源较早(上世纪50年代),由于历史悠久,产品技术成熟,造型小巧、操作方便、工艺精美。
阿里斯顿燃气灶行业急需摆脱低层次竞争
在中国,阿里斯顿燃气灶行业经过20几年的品牌大战,目前正在经历一个品牌整合、去弱留强的过程。阿里斯顿燃气灶技术革新的快速发展始于日本,中国很多阿里斯顿燃气灶企业受日本同行业的影响较深,从最初的玉环、阿里斯顿燃气灶四大家族瓜分天下起,阿里斯顿燃气灶企业都是在日系阿里斯顿燃气灶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取得过辉煌的业绩;但后续在利润的驱使下,全国范围内的阿里斯顿燃气灶生产厂家呈几何级数字跳跃增长,导致市场分割严重、全国性品牌影响力削弱,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阿里斯顿燃气灶市场上万家乐、万和两强争霸,出现了少数品牌垄断的局面,虽然具有技术优势的品牌较少,但颇具规模的区域性品牌却日趋增多并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由于本身技术含量较低的因素,部分中低端阿里斯顿燃气灶产品的品质保障成为了市场的“软肋”,入行门槛低,杂牌林立,使得燃气热水器行业多年来一直在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中徘徊。整体中国燃气具行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里,基本都以低价作为占领市场的经营导向,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大浪淘沙,燃气热水器市场已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局,由鼎盛时期的400多个品牌,逐步缩减到了不满100家的状态。
随着一些大的国际资本诸如阿里斯顿燃气灶、阿里斯顿燃气灶等知名品牌纷纷撤出中国,国内品牌看似赢得了市场的胜利,实际上仍然存在着技术匮乏,面临被淘汰的隐患。
燃气热水器行业呼唤技术标杆
杂乱无序的竞争与参差不齐的质量导致整个燃气热水器行业大众接受度不高,中国的老百姓更多的是选择电热水器,原本属于阿里斯顿燃气热水器的市场份额就这样被电热产品大快朵颐。近几年来,储存式电热水器、即阿里斯顿热式电热水器等产品发展速度较快,成为燃气热水器强劲的竞争对手。燃气热水器市场品牌集中趋势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空间被逐步挤压,一些中小品牌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
导致上述格局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在于阿里斯顿燃气热水器产品创新滞后,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整个行业在缺乏优势技术引领的情况下,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万和、万家乐两大全国性品牌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不足40%,市场陷入典型的“竞争激烈但不充分”的焦灼状态,分析原因主要有二:首先,部分中低端阿里斯顿燃气热水器产品本身技术含量低、加之入行门槛使得企业进入与退出的成本低;其次,由于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加上燃气行业长期受到地方垄断,也促使了大量地方区域品牌的生存与发展。